源于中国南部的稻米,在气候温润的江南,呈现多元农食形态与文化;微生物米粬与水稻在江南的群山里,呈现出色彩变化与发酵滋味。源自两河流域的小麦向东跨越丝绸之路,抵达中原大地,影响了上古中国农业格局改变,并与微生物们交融酿造,南北荟萃成就华夏风味。

在更为广阔,东西方的世界里:稻米和小麦交织缠绕,发酵菌们此起彼伏。百年变局的大时代里,小小的微生物与作物们将如何改变乡土的未来;城乡间的人、事、物旅行迁徙,汇聚交流;宁静的村落里:协作、永续、共生。


下周四,三位“南稻北麦”的代表将做客戳客戳客,从南稻北麦的农业主食作物格局出发,与大家聊聊如何通过“半农半X”理念,打造可持续的生活与经营方式;探索东西方之间“从农到食”的深层联系,聚焦微生物发酵在促进城乡融合和产业协作中的关键作用。

为全球人民主食作物的小麦,以外来农耕作物的身份进入中国北方已经长达数千年历史。在漫长的岁月中形成了中国各个地域的麦面饮食文化,并进一步增强了中国南北农耕与饮食的跨地域互动。

在中国南方,稻米是当之无愧的主食作物与农事活动的核心所在。北方的小麦与南方的稻米,自古以来通过不同的维度交织缠绕,成就出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。

曲菌,酵母菌,乳酸菌等不同种类的微生物们组成了东西发酵的世界,中日两国虽然同在东方,在稻米与麦面以及微生物的关系上,在百年变局的当下时代里,以愈来愈多元的形式分别呈现出东西发酵的共性与个性。

肉眼不可见的微生物,正是揭示这一奥妙的关键!它们与稻米、麦面及其他食材之间构建了复杂而和谐的综合食养体系。作为洞察这一生态的入口,微生物不仅是科学研究的对象,更是连接食物、文化与社会价值的重要纽带,展现了广泛而深远的意义。

分享嘉宾

林翔

生于大陆中原,旅居岛国日本。

在日本,为中国人:呈现「日本纵断游学」深入了解东瀛;在中国,为日本人:呈现「中国横断游学」系统了解中国。促进中日两国民间交流、互信、协作共生。


跨越中日,通过纵横国际间的合作社体系(世界麦面协同组合):建立国际通用农食人才培养机制,应对百年变局,进化本土农业。毕生致力于在中日两国三地建设三座国际村落:为两国国民提供旅居对方国度的机会。从人类命运共同体角度,以育养自然农业和发酵食物相关人材,以促成地域内循环体系;让生产者与消费者建立滋养关系,以达成在村落层面上的人类与星球的生态可持续共存。

刘明春(大黑)

西安绿我农场全职农夫

活力农耕亚太协会中国部理事

活力农耕亚太协会(PABDA)官方认证讲师

保护性耕作机械本土研发者


2014年创建西安绿我农场,开始实践澳洲活力农耕,全职打理农场和一个食品加工厂,主要种植粮食类和药用花卉作物,加工品有面粉、饼干和天然芳疗护肤品。通过努力,面对土壤退化、劳动力匮乏、市场需求升级等诸多生态问题,与大自然协作,逐步建立自己的生态运作体系,使下一代看到未来的希望并愿意去传承发展。


多年来和国内的农夫伙伴一起推动活力农耕在中国的落地发展,建立本土化三元体系(农夫互助、评估体系和市场营销机构),共同服务于众多农夫和农场。

滨斌

咖啡品牌运营管理工作6年后,因为对蔬菜和植物的兴趣,自2014起开始投入学习自然耕种,随后建立农场“良人园子”。


秉持独立经营的价值观,仅依靠卖出土地种植出产维持农场经营,是一个古典主义个体户。



世麦协以「耕读食養」为核心理念,基于中国传统永续农耕文明,致力于研究中日共通的自然农业与生活智慧。缘起中原,探索东瀛,立在京都,定于东京。以「旅行,游学,旅居」为中日民间观光交流体系,通过跨国旅居双向人材育养实现「星球一年生PROJECT」的国际村落远景计划,为跨国界人类命运共同体地域与乡村融合振兴贡献微薄之力。通过「中日纵横游学」与「生活实验室」帮助中日民间建立互访与互信的观光途径,以展览,出版,旅行的三维多元链接,推进两国民间交流与友好往来。





活动时间:

2024.11.28 星期四 16:00-17:30


活动地点:

上海延安西路1262号上生新所3号楼3F 戳客戳客空间


报名方式:

发送“姓名+手机号”至邮箱rsvp@zuczug.com标题注明“戳客戳客”

戳客戳客是素然公司平台上关注人、生活与自然的文化机构,成立于2012年。戳客戳客连接商业、艺术与文化,是分享和发生的平台,定期策划讲座交流和展览。